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长沙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2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沙市西南部湘江新区内,公园总面积为 485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 170.3 公顷,湿地率达 35.58%。这里绿化覆盖率高达 90%,拥有 350 多种湿地植物和 300 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与昆虫,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负氧离子高出中心城区 6 倍多,每年可固定吸收二氧化碳约 1 万吨,可调蓄洪水 120 万立方,犹如长沙的 “绿肺”“绿芯” 和 “绿肾”。洋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首批两型认证旅游景区、湖南省两型示范单位、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是长沙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湘江新区 “两型社会建设” 的重要展示窗口。
远古时期的洋湖,是一片洪荒大地。那时人类文明还未出现,鸟儿在天空自由翱翔,鱼类在水底肆意生长。大王山与靳江河之间,是充满诗意的荒野。远处山上有虎豹等大型猎食动物站在食物链顶端,河流边有大象和野猪共存。湿地植物疯狂生长,成为鱼类和鸟类的食物,河流肆意流淌。距今七千多年前,河流对岸出现了大塘文化,这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早期文明,洋湖这样水草丰美的小流域或许也有早期文明,只是未被发现。人类的出现打破了自然的宁静,但那时人类规模小,捕猎能力有限,对自然影响基本可忽略。人们在自然中艰难寻找食物,同时与自然进行精神沟通,大塘文化白陶里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植物图画,也许就来自湘江对岸的洋湖。
直到本世纪初,洋湖还是一片 “耕作之地”。它是长沙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长沙农贸市场里一半的韭菜和葱都来自于洋湖垸。农耕是洋湖经历的最漫长状态。长沙的城市文明大概出现在距今三千年前左右,与之同步的是稻作农业的成熟。相比于渔猎,农耕生活更加稳定,洋湖也由此踏入了农耕文明与自然共处的时代。古代住在城里的人不多,大部分住在郊野中。洋湖这种平坦的山间湿地,自然成为人们繁衍生息的好选择。河流泛滥带来丰厚肥力,加之阳光充沛,非常适宜水稻种植。太平天国围困长沙期间,就曾在这里收割晚稻作为军粮。耕地占领了湿地周边的土地,为洋湖带来了新的人文生境。
2010 年初《长沙洋湖垸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洋湖片区是一个中部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2011 年 6 月 22 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正式开园,免费向市民开放。2013 年,洋湖湿地景区被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洋湖湿地公园从 2016 年 5 月开始启动申报工作,历经省级评审、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集体评审和公示等多个环节,于 2016 年底成为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单位。2019 年,洋湖湿地公园正式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此后,洋湖湿地公园不断进行提质改造,如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2021 年 3 月 30 日对公园一期进行景观提质改造,2021 年 9 月 30 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二期提质改造工程完成建设任务。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沙市西南部湘江新区内,片区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长沙市南二环线与南三环线围合,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隔江相望。规划面积 19.8 平方公里,整体开发建设面积 11.9 平方公里。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岳麓山的秀丽风光为公园增添了自然的背景画卷,湘江的滔滔江水则赋予了公园灵动的气息。片区潇湘南大道、坪塘大道、洋湖大道等 8 条城市主干道已经建成通车,通车里程达 20.7 公里,片区路网基本拉通,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洋湖区域内采用 TOD 先进理念,规划有 “三横三纵” 立体交通路网,交通十分发达。地铁方面,有已经开通的 3 号线,山塘站至广生站,途径洋湖湿地公园,还有规划中的 9 号线。三座跨江大桥连接两岸,分别是猴子石大桥、黑石铺大桥以及与省政府对接的湘府大桥,从洋湖到湖南省政府仅需 5 分钟车程。此外,还有两条过江隧道、一条 BRT 快速通道和四条高速公路。如此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沿湘江旅游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无论是自驾、乘坐公共交通还是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都能轻松到达这个美丽的湿地公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白鹭塔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大师路秉杰设计,塔高 49.99 米。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湘西地区侗族、苗族钟鼓楼建筑特色,以七层、八角、重檐为基本特征,在第七层采用了重檐楼阁式宝刹手法,彰显了湖湘传统建筑特色。白鹭塔既是整个湿地的景观中心和标志性建筑,又是观览整个湿地公园乃至洋湖片区的观景塔。登塔后可将湘江、靳江河、雅河及湿地重要景点尽收眼底。
洋湖欢动世界位于洋湖湿地二期,拥有超高摩天轮可俯瞰洋湖全景,还有大摆锤、小火车、海盗船等 20 余种游乐项目。在这里,全家总动员可以在满眼绿色中体验刺激和惊奇,在休闲互动中感受湿地别样美景。无论是寻求刺激的年轻人,还是带着孩子享受亲子时光的家庭,洋湖欢动世界都能为游客带来难忘的娱乐体验。
卓伯根中国区总部项目作为湖南首个德式风情艺术建筑群,坐落于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旁。项目由德国卓伯根集团房产领域知名设计师团队及中国知名设计团队联手设计,从建筑工序到产品选取均对标德式建筑风格及品质。整体建筑外立面上部采用黄铜质感与高级灰的碰撞设计,下方采用玻璃幕墙与石材并列规划。街区承重柱大面积采用原生石材,方正清晰的建筑线条与略显凹凸的原生质感外立面,使建筑更显厚重大气。建筑还配备了智能门禁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先进智能化设施,科技感与未来感十足。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打造包括总部办公区,集 1 栋主题商业 MALL、风情商业街以及 3 栋德系高档公寓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屋顶由玻璃穹顶构成,犹如镶嵌在珠宝盒上的一颗大宝石,外立面采用 3D 打印玻璃工艺,复制德国小镇图景,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玻璃外立面可显示出北欧风情的街区图景,将成为洋湖商圈又一个特色夜景。
项目重点打造了中德(湖南)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德文化交流中心、外国专家书屋等平台及 “类海外” 环境。通过联合中德双边政府、企业及机构等,开展企业招引、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多方面合作,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向,实现项目对接、研发、孵化和产业成果转化落地。为中德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促进了中德两国在产业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 “天然氧吧”,在生态修复和涵养湿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园总面积 6000 亩,由湿地公园、雅河及靳江河部分滩涂组成。曾经这里是湘江的蓄洪垸和泄洪区,自然植被损失殆尽,水系破碎。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实施水文连通、水体生态修复、近岸原生水岸保护、栖息林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等,如今已成为城市中的生态瑰宝。
公园绿化覆盖率超过 90%,每年可固定吸收二氧化碳约 1 万吨,栖息有白鹭、红尾伯劳、须浮鸥等 300 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这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清新的空气,还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大价值。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就像城市的 “绿肺”,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为城市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始终秉承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的两型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就地保留了原生树木、荷塘、堤渠,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自然风貌。园区内广泛采用 “被动式节能建筑”、生态停车场、生态边坡等生态技术,大规模使用可再生材料,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500 吨,节约用电 2.1 万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洋湖再生水厂采用 “MSBR + 人工湿地 + 自然湿地” 生态治污组合工艺和片区水环境生态再生成套技术,日处理污水 12 万吨,可满足周边 50 平方公里、30 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处理后的尾水进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后进行再生利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省内污水处理厂首例 “零排放”。这充分体现了洋湖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积极打造科普宣教品牌。公园打造了 6000 平米的湿地科普馆、约 3 公里的科普小径、长廊,以及互动性科普讲解亭和科普小广场等科普实践场所。为保证宣教水平,每年定期组织不少于四次志愿者培训,有效提高了志愿者的业务水平。如今,百余人的科普宣教团队和志愿者们已经成为洋湖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从 2019 年起,洋湖湿地已累计举行大型节点性科普宣教活动 30 余场,线下公益课堂 200 余堂,吸引了数十万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媒体报道 300 余次,得到了民众和省市林业部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这些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生态知识,还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交通十分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可以到达。
公交线路方面,有 206 路、269 路、4 路、26 路、380 路、318 路、318 路区间、906 路区间等公交车经过洋湖湿地公园。这些公交线路覆盖了长沙市的多个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地铁方面,乘坐地铁 3 号线至洋湖湿地站下车,从 2 号口出站即可看到湿地公园的指示牌。洋湖湿地地铁站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洋湖湿地地铁站去广生方向,列车首班车时间为 06:33,末班车时间为 23:03;洋湖湿地站去山塘方向,列车首班车时间为 06:32,末班车时间为 00:01。
从不同地点自驾前往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也非常方便。
从猴子石大桥出发,至潇湘大道往南行驶不到 5 分钟(约 2.4 公里)即可到达洋湖湿地景区东入口。
若从湘府路大桥出发,往西过坪塘大道约 1 公里可到达南入口。
此外,沿坪塘大道往南,过南二环约 2 公里即可到达主入口(先导牛广场)。
公园内设有大型停车场,收费标准为按次收费,一次 10 元,方便自驾游客停放车辆。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游客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游玩体验,但在游玩过程中,游客需严格遵守公园规章制度,确保个人安全。在水边游玩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洋湖湿地公园主体水域面积 116 公顷,常水位 27.2—31 米,水深 1.2—3.1 米,平均水深 2.3 米,水域分散且深浅落差较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公园保留了湿地原始景观,水域附近地势情况复杂,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严禁在公园内游泳、戏水、钓鱼、电鱼、射鱼、放地笼等违法捕捞行为,同时要远离不明水域,谨防溺水事故。在桥梁等区域,不要进行危险攀爬,也不要在桥上放风筝、放飞无人机等,以免发生意外。老人、小孩、身体不适者,请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游园,请勿深入绿植区域,谨防蛇虫咬伤。
游客在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应爱护公园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不要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卉,洋湖湿地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 90%,拥有 350 多种湿地植物,这些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不要干扰野生动物生活,洋湖湿地公园栖息有白鹭、红尾伯劳、须浮鸥等 300 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不捕捉、伤害野生动物。此外,要保持环境整洁,不得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禁止在园内捡拾垃圾物品和行乞。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放时间为夏季 7:00-21:30;冬季:7:30-21:00,闭园前 30 分钟开始清园,游客停止入园。公园外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一律不得进入公园。不得损坏花草树木、践踏草坪植被,不得捕捉、伤害野生动物,不得破坏公共设施,不得在公园内张贴、涂写、刻画、发放广告及宣传品,不得在公园内兜售物品,乱摆摊点,严禁斗殴、赌博等违法行为。公园内严禁危险攀爬、游泳、戏水、放风筝、放飞无人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险品进入公园。公园内严禁搭吊床及随意搭建帐篷。公园内严禁下水捞鱼、钓鱼、电鱼、射鱼、放地笼等违法捕捞行为。公园内严禁携带大型犬、烈性犬入园,小型犬请拴好牵引绳入园,以防惊吓或误伤其他游客。请勿在公园内放生动物、引入植物,防范外来物种入侵。请游客文明游园,自觉维护公园环境,不得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投诉电话 -0731-88768889;报警电话 -110;火警电话 -119;医疗急救 -120。目前,游客入园需持 48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佩戴口罩、主动扫场所码、公园预约码、出示行程卡,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