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长沙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2
隆平水稻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总建筑面积 1.8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 1.1 万平方米。其建筑风格独特,外观由多个形似 “稻粒” 的建筑组合而成,建筑排列成绽放的稻花形状。
发展历史方面,2015 年 9 月 13 日,隆平水稻博物馆建筑设计概念性方案专家评审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并讲话。2015 年 10 月开建,计划当年年底全面建成。2016 年 5 月 19 日,首届 “长沙市浏阳河艺术节” 开幕式在博物馆盛大开幕,当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揭幕。2019 年 9 月 27 日,世界首个以水稻为主题的博物馆 —— 隆平水稻博物馆在长沙正式开馆。此后,博物馆不断发展,2020 年入选 “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稻米香万年 — 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 获评湖南省 “十三五” 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秀奖。2021 年 5 月,成为长株潭区域博物馆联盟成员。2022 年 8 月 17 日,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与隆平水稻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独具匠心,由多个形似 “稻粒” 的建筑组合而成,排列成绽放的稻花形状。这一设计寓意深刻,象征着华夏大地五谷丰登。从空中俯瞰,那 5 颗饱满的 “稻粒” 在阳光的映射下金光灿灿,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这一独特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以水稻为主题的特色,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农业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期盼。
隆平水稻博物馆内部主要分为陈列、库藏、公共服务、技术与行政管理等五个功能区。其中,展陈面积约 6000 平方米。陈列区包括中国水稻历史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3 个基本展厅和 1 个临时展厅。在这里,通过视频、照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立体诠释了我国悠久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库藏区妥善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展品,截至 2020 年 5 月,藏品数量达 8623 件(套)。公共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和交流场所。技术与行政管理空间则确保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各个功能区相互配合,共同为游客打造了一个全方位了解水稻文化的空间。
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精彩的奋斗史。2015 年 9 月 13 日的建筑设计概念性方案专家评审会,为博物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袁隆平院士的出席更是给予了极大的鼓舞。随后,2015 年 10 月开建,计划当年年底全面建成,展现出高效的行动力。2016 年 5 月 19 日,首届 “长沙市浏阳河艺术节” 开幕式在此盛大开幕,当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揭幕,标志着博物馆在传播杂交水稻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2019 年 9 月 27 日正式开馆,成为世界首个以水稻为主题的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此后,博物馆不断进取,2020 年入选 “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稻米香万年 — 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 获评湖南省 “十三五” 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秀奖,彰显了其在文化传承和展览展示方面的卓越成就。2021 年 5 月,成为长株潭区域博物馆联盟成员,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2022 年 8 月 17 日,与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传承红色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贡献力量。
隆平水稻博物馆犹如一座时光宝库,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生动地呈现了中国水稻种植史的悠久与辉煌。馆内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先民采集、狩猎场景开始,逐步展现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如出土于浙江余杭莫角山距今 5300 年 - 4000 年的炭化稻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古老的稻作文明。从原始农业时期以石、骨、蚌、木为主的农具,到夏商周时期金属农具的出现,再到唐宋时期曲辕犁等新式农具引领传统农具发展的巅峰,以及近现代以来中国稻作农业朝科学化发展,在育种、栽培、生理遗传、品种改良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博物馆全方位地呈现了中国水稻种植史这部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垦殖、成长、进步的史诗。这里的一万三千多件文物及藏品,如城头山、八十档、澧县平原等地出土的稻作文物,陶器、石斧、石犁等各个历史时期出土的稻作器物,为人们了解水稻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特色藏品水稻活体植株标本,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科研方向。
隆平水稻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以水稻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肩负着传播稻作文化的重要使命。它以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为主题,以传播农耕文明和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为宗旨,成为国际领先的国家级农耕文明重要展示窗口。
博物馆通过丰富的陈列内容,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水稻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从《稻米香万年 —— 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中,观众可以了解到水稻的前世今生,感受中国稻作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博物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如 “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1 海外华侨媒体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活动,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的关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各海外知名媒体的宣传报道,扩大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和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国际稻文化交流互动的桥梁。
此外,隆平水稻博物馆还被评选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等,作为湖南省面向国际的一张文化名片和丰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积极传播稻作知识,弘扬农耕文明,不断提升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的海内外影响力。
隆平水稻博物馆通过各种陈列和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馆内的三大基本陈列《稻米香万年 —— 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 —— 水稻的一生陈列》和《梦想成真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以及杂交水稻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博物馆依托三大主题陈列和隆平文化园,开发以水稻为主题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课程体系,实现室内观展长知识、户外体验得感悟,为青少年感知体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例如,组织 “人勤不负好春光、小小农夫插秧忙” 暨小小讲解员颁奖仪式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带领孩子参观游览水稻博物馆,在隆平文化博物馆水稻田中进行插秧比赛,还进行了磨制米浆、制作饭团等主题研学活动,让孩子零距离感受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了解米食文化,感悟大自然独特的生命力。
博物馆还积极打造隆平精神为核心的系列精品党课,为来馆团队提供优质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以现场展览讲解和课程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面向省直、市直、区直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自党课研发以来先后接待 100 家单位 5000 余名党员来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此外,博物馆发挥全国粮食安全宣教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各类基地作用,组织青少年开展研学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国际博物馆日、世界粮食日、袁院士诞辰纪念日等节点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隆平水稻博物馆作为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是全球粮食类主题性公益场所,填补了世界在水稻主题博物馆方面的空白。这里以 “传播稻作知识,弘扬农耕文化” 为宗旨,全面展示了水稻的前世今生,从中国水稻历史文化到水稻科技,再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辉煌成就。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5 粒金黄的稻谷寓意华夏大地五谷丰登,平视为五瓣盛开的芙蓉花,既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又展现了地域特色。
隆平水稻博物馆开发了以水稻为主题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耕文化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结合二十四节气、世界粮食安全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主题节日,让参与者在不同的季节体验水稻种植的全过程。例如,在春耕时节,博物馆组织开展翻耕活动,让人们了解土地准备的重要性;夏耘时,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活动,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秋收之际,举办收割活动,感受丰收的喜悦;冬藏之时,则引导人们思考粮食的储存和保护。
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体验活动。定期在户外水稻梯田开展翻耕、插秧、除草、收割等农耕体验活动,让广大市民群众在学习科普知识之余,感受劳动之美,树立实干兴邦之志。此外,馆内还设置了众多多媒体设备,有不少是互动体验项目,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如 “水稻科技厅” 设立了 46 个多媒体设备,通过三维动画、动漫、实景影片、CG 特效等形式表现分析水稻历史文化和传统稻作农业技术,让观众在互动中学习水稻知识。
隆平水稻博物馆在科普场馆运行评估中成绩优异。2022 年,在长沙市专业科普场馆(基地)评价工作中,隆平水稻博物馆获长沙市专业科普场馆运行评估第一名。博物馆立足湖湘特色文化,开发以水稻为主题的农耕文化课程体系,并在稻田内打造 7 大主题研学活动阵地。
此外,博物馆还获得了多项荣誉。2022 年度,隆平水稻博物馆获评 “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湖南省终身学习品牌” 和 “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2 年 12 月 9 日,长沙市科学技术局下发《关于 2022 年长沙市专业科普场馆(基地)评价结果的通报》,再次肯定了隆平水稻博物馆的专业科普地位。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
隆平水稻博物馆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人民东路。坐落在浏阳河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水稻文化的场所,也是感受长沙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地铁:乘坐地铁 6 号线,至隆平水稻博物馆下车即可前往。地铁 6 号线的站点设置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从各个方向都能较为便捷地到达博物馆。
公交:隆平水稻博物馆附近有多个公交站点。隆平水稻博物馆公交站距离博物馆仅 173 米,途经公交车有 169 路、283 路、317 路、809 路、X123 路。亚大南路口公交站距离博物馆 368 米,途经公交车有 169 路、283 路、317 路、809 路、L827 路、X123 路。双杨路人民东路口公交站距离博物馆 417 米,途经公交车有 168 路、283 路、503 路。
自驾:导航输入 “隆平水稻博物馆”,根据导航提示前往即可。博物馆附近有停车场,为自驾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停车条件。
无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都能较为方便地到达隆平水稻博物馆,感受这座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隆平水稻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16:00 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一日。游客在安排行程时需注意开放时间,避免在闭馆时间前往而扑空。
游客可凭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证件入馆参观。无需预约时,可直接刷社保卡或身份证便可入馆参观学习。对于亲子游的游客,选择亲子票只需填写家长的身份证信息。
个人预约:提前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隆平水稻博物馆”,通过主菜单的 “稻博指南”——“个人预约” 预约参观门票。
团队预约:按照微信公众号主菜单的 “稻博指南”——“团队预约” 流程,提前三天进行申请。
请各位观众排队有序入馆,参观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感谢大家的理解与配合。
在博物馆内要遵守各项规定,保持安静,爱护展品。由于博物馆内容丰富,建议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匆忙游览。
在互动体验区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隆平水稻博物馆作为传播稻作知识、弘扬农耕文明的重要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科普教育。在游玩时,游客需注意以上事项,以便更好地享受参观之旅,感受这座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