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攻略

2024-11-12


(一)历史渊源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充满了戏剧性。1971 年,湖南省军区所属医院因 “战备” 需要挖掘防空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土质异常、有可燃气体冒出等现象。湖南省博物馆接到通知后前往调查,判定土堆下方可能存在墓葬。经过一系列的勘探,确定了马王堆地区有汉代古墓。

马王堆汉墓共有三座,经过考古发掘和研究,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二号墓主人为轪侯利苍,一号墓主人是利苍妻辛追,三号墓主人是利苍之子。从二号墓出土的 “利苍” 玉印、“轪侯之印” 和 “长沙丞相” 铜印等文物,为确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关键证据。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过程充满艰辛,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湖南省博物馆人员不足,动员了长沙十余所学校的数千名师生参与发掘。

(二)地理位置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古汉路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这里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丰富多样。附近有学校、市场和高楼,充满了生活气息。从地理位置上看,马王堆汉墓处于长沙市东郊,曾经是农田和鱼塘环绕的地方,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繁华市区的一部分。

交通路线也十分便捷。乘坐地铁 5 号线至马王堆站下车,或乘坐公交 501 路 [北线]、19 路、204 路等多路公交车至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南站、马王堆凌霄路口站、长沙市实验中学站等站点下车,步行即可到达马王堆汉墓遗址。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和出行习惯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二、独特魅力:马王堆汉墓遗址的特色与建筑风格

(一)遗址特色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丰富且独特,令人惊叹。其中,不腐女尸堪称奇迹。辛追夫人出土时,全身肌肤比较完整,毛发尚在,部分关节可以活动,皮肤富有弹性,仿佛刚刚去世。据研究,女尸不腐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棺材内部密封性好,处于无菌环境;二是棺材中有 80 多升的红色液体,经研究是水银和朱砂,有防腐作用;三是辛追夫人可能生前大量服用仙丹,主要由朱砂制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辛追夫人的尸身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腐。

素纱禅衣更是马王堆汉墓的瑰宝。这件衣服轻薄透明,重量仅 49 克,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素纱禅衣采用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方孔平纹织成,孔眼均匀清晰。其色泽鲜艳、纹饰绚丽,折叠起来仅有一张名片大小,堪称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衣服。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漆器、陶俑、丝绢服饰制品、乐器、兵器等文物,总数达 3000 多件,足见墓室主人的地位显贵,陪葬之奢华。

(二)建筑风格

马王堆汉墓的建筑结构独特,为竖穴墓。这种墓葬形式垂直向下挖一个大坑,然后于墓坑内部搭建椁室,在下葬时将棺放置于椁室中央,棺内安置尸体,最后在棺椁之间的边箱放置随葬器物。马王堆汉墓的棺椁结构也十分复杂,为 “井椁”,由外椁、边箱、内套棺组成。外椁置于地下椁室的枕木之上,有两层盖板,顶板一层,地板两层。椁室根据辛追生前卧室设计,随身陪葬品达 1000 多件。

马王堆汉墓的棺椁共有四层,最外层是黑漆素棺,外表涂棕黑色漆,素面无任何纹饰;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棺,以黑漆为地,彩绘了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以及穿插其间、形态生动的许多神怪和禽兽;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棺,通体内外髹朱漆,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 “祥瑞” 的图案;第四层是锦饰内棺,棺内修朱漆,棺外髹黑漆,盖板和四壁板上贴一层带菱形勾连纹的贴毛锦。这种棺椁结构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丧葬文化。

三、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遗址的历史价值

(一)反映西汉社会风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犹如一部生动的西汉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在政治方面,墓主人轪侯利苍作为长沙国丞相,其墓葬规格和陪葬品反映出当时的官僚体系和等级制度。大量精美的漆器、丝织品等陪葬品,显示出轪侯家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尊崇。

在经济方面,种类繁多的文物体现了当时的经济繁荣。精美的漆器制作工艺复杂,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高度发展。而素纱禅衣等丝织品,则展现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高超水平,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商业贸易繁荣,这些精美的物品很可能在当时的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科学文化方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简牍内容丰富,涉及哲学、历史、天文、历法、地理、军事、医药等各方面。这些文献不仅反映了汉初学术思想的活跃,更见证了当时学术兴盛、兼收并蓄的成就。例如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为我们研究古代天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丧葬制度上,马王堆汉墓的墓葬结构复杂,棺椁共有四层,外椁、边箱、内套棺的设计体现了当时严格的丧葬礼仪。墓底和椁室周围塞满木炭和白膏泥,这种处理方式既为文物保存提供了良好环境,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丧葬的重视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社会生活方面,从出土的大量食器可以看出当时上层社会的饮食文化。制作精美的漆绘、油彩、针刻食器,以及丰富多样的食物,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同时,华美的丝织衣物,如辛追夫人的衣柜,代表了长沙国当时最为流行的风尚,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的服饰文化和审美观念。

(二)推动文化研究

2024 年,为深入挖掘马王堆汉墓文化内涵,湖南博物院成立马王堆研究院。马王堆研究院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它以开放式的学术平台和柔性人才政策,集结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力量进行院校科研合作。例如,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任名誉院长,美国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专席终身教授汪悦进、日本岩手大学平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广濑薰雄、浙江大学教授贺西林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首批特聘研究员。

马王堆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马王堆品牌的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围绕马王堆汉墓文物,目前共完成 948 件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包含 7779 张图片和 285 件三维模型,初步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未来将完成包括残片在内的 100% 数字化采集,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的知识图谱。

马王堆研究院的成立为深入挖掘马王堆汉墓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持。通过集结国内外学术力量,开展跨学科、跨机构协同合作,将推动马王堆汉墓的保护、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让这座西汉 “文化宝库” 更好地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游玩指南:马王堆汉墓遗址的交通与注意事项

(一)交通路线

马王堆汉墓遗址交通十分便利,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

地铁:乘坐地铁 5 号线至火炬村站或马王堆站下车,出站后步行即可到达马王堆汉墓遗址。

公交:可乘坐 501 路 [北线]、19 路、204 路、501 路 [南线]、126 路至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南站下车;乘坐 19 路、147 路、142 路、204 路、126 路至马王堆凌霄路口站下车;乘坐 501 路 [北线]、142 路、147 路、501 路 [南线]、705 路、139 路至长沙市实验中学站下车。此外,还有 103 路、110 路、114 路、114 区间线、126 路、127 路、311 路等多路公交车在马王堆医院站停靠,从马王堆医院站下车后也可方便地到达马王堆汉墓遗址。

(二)游玩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提醒游客的是,马王堆汉墓遗址出土的文物基本都存放到湖南省博物馆了,这里面仅仅是封土遗址,游客可根据个人喜好决定是否前往。目前只有三号墓可以参观,一号墓和二号墓的文物出土后不久墓坑就回填了。

在参观马王堆汉墓遗址时,游客应遵守景区规定,不要触摸或损坏文物,保持环境整洁。在参观时注意安全,不要攀爬或进入禁止区域。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马王堆汉墓的信息,游客可以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查询。

另外,马王堆汉墓遗址在长沙市东郊马王堆医院内,游客在寻找景点位置时可注意相关标识。遗址门票价格仅为 2 元,但对于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可看的内容较少。建议游客在前往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合理安排游玩时间和行程。如果对马王堆汉墓的文物感兴趣,可以前往湖南省博物馆,那里有更丰富的文物展示和详细的讲解,能更好地了解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