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

2024-11-12

一、简概

湖南博物院作为湖南省重要的文化地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

馆舍总面积达 110556.3 平方米,其中本院陈列大楼 91252 平方米,南院 10408 平方米,在建博物院汨罗基地 8896.3 平方米。自建馆以来,湖南博物院就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

现有院藏文物 57 万余件 (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为特色。这些珍贵的文物犹如时光的使者,带领人们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湖湘文明的博大精深。湖南博物院不仅是文物的宝库,更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湖南博物院在运营管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媒体传播、文创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行列。

二、地理位置

(一)具体地址

湖南博物院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 50 号,此处地处长沙市的中心地带,与烈士公园西北角相邻。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既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又能方便地与周边的城市景观相互呼应。周边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与烈士公园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参观环境。

(二)交通便利

湖南博物院的交通十分便利,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

1. 公交: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抵达湖南博物院,如 131 路、112 路、146 路、150 路、358 路、113 路、901 路、136 路、203 路等。这些公交线路覆盖了长沙市的各个区域,方便市民和游客乘坐公交前往博物院参观。

2. 地铁:乘坐长沙地铁 6 号线至湘雅医院站下车后步行前往,或者在烈士公园南站下车步行也可到达。地铁 6 号线的开通,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了路上的交通拥堵,节省了时间。

3. 飞机:长沙黄花机场乘坐机场大巴民航酒店线,民航酒店下车后,乘坐 136 路公交巴士可抵达湖南博物院。此外,长沙黄花机场还可以乘坐长沙地铁 6 号线,于湘雅路口地铁站 2 号出口出站,步行可抵达博物院。

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使得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地到达湖南博物院,领略湖湘文化的魅力。

三、历史沿革

(一)成立背景

湖南省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1897 年,郴州学会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然而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它开办不到一年便夭折了。1904 年,经湖南巡抚赵尔巽倡导,士绅梁焕奎、龙绂瑞等筹款,兴办了 “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主要陈列人体和动物模型,开放约一年后,教育博物馆部分被撤销。1924 年,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开馆,1927 年正式定名为 “湖南省立博物馆”,但在 1930 年毁于战火,此后再未恢复。此后,湖南省的衡阳、沅江、新化等县偶有建立博物馆,但均在抗日战争中遭到破坏。这些早期的博物馆尝试为后来的湖南博物院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历程

  1. 建设初期(第 1 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湖南省的博物馆及考古事业再次开始建立和发展。1950 年 10 月,湖南省政府设立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着手抢救、保护和管理文物。1951 年 3 月,湖南省文教厅在长沙市留芳岭的百琴园设立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1956 年 2 月,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烈士公园西北角正式建成,并首次对外开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首批新建的地志博物馆之一。建馆之初,以建设 “地志性博物馆” 为目标,举办了 “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中国历代货币”“中国历代陶瓷” 等六大专题陈列展览。1959 年至 1966 年,“湖南人民革命史陈列” 对外开放展示。

  1. 转型与发展阶段:1971 年,湖南省博物馆将馆藏的矿物之类标本拨给湖南省地质局。1972 年至 1974 年,马王堆汉墓三座墓葬的发掘,成为湖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起点。湖南省博物馆作为历史考古类博物馆的性质特征愈加明显,藏品与展览档次也得到极大提升。1973 年,建造了建筑面积为 3510 平方米的新仓库,后改造成保护与展示并用的场所 ——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1979 年,将馆藏动植物标本借给长沙市第一中学,逐渐转变为以历史类收藏和展示为主。

  1. 建设新陈列大楼(第 2 代):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发改委领导在湖南省博物馆调研后,主动提出拨专款用于修建新楼。1999 年,由国家和省财政共同投入 1.2 亿元新建的新陈列大楼竣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定位为 “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打造了以 “马王堆汉墓陈列” 为龙头的 1 个基本陈列和 5 个专题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 被评为 2003—2004 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2008 年,正式实施免费开放,成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2009 年,被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 8 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

  1. 壮大与腾飞:2010 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湖南省博物馆原址上实施改扩建工程。2012 年 6 月 18 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服务。2017 年 11 月 29 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 4.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9.1 万平方米,打造了以 “湖南人 —— 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两个基本陈列和三个专题展、丰富的特展临展为内容的展陈体系。新馆开放以来,共举办、参与境内外各类展览 100 余个,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超 1000 万人次,累计为观众提供人工讲解 10 万余批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5000 余场次。2022 年 7 月 30 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宣布更名为湖南博物院,将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重点打造一个研究型博物院。

四、建筑风格

(一)创意源泉

湖南博物院建筑设计以 “鼎盛洞庭” 为创意源泉。洞庭湖,作为湖南的重要地理标志,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内涵。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鼎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庄重与稳定。湖南博物院的建筑外形仿佛是从洞庭湖畔崛起的一座宏伟鼎器,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姿态。

(二)建筑外形

湖南博物院的新馆建筑外形独特而富有魅力。整体造型既有着现代建筑的简洁大气,又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其外观线条流畅,富有动感,仿佛是湖水的波纹在阳光下闪烁。建筑的色彩以稳重的灰色为主调,搭配着明亮的玻璃幕墙,既体现了历史的沉淀,又展现了现代的气息。

(三)设计理念

在设计理念上,湖南博物院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与烈士公园相邻,使得博物馆既有着宁静的自然氛围,又能与城市的繁华相互呼应。建筑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既满足了文物展览、保护的需求,又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建筑设计也注重节能环保,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的采光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通过巧妙的设计,让阳光洒进展厅,既节约了能源,又为文物展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空间设计上,注重营造开放、通透的感觉,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空间的流动与变化。

总之,湖南博物院以 “鼎盛洞庭” 为创意源泉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现代建筑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五、特色亮点

(一)丰富馆藏

湖南博物院拥有 18 万余件文物,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其中,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尤为引人注目,如素纱襌衣,这件世界上现存最轻薄的丝织衣服之一,制作工艺精良,重量还不到一两,可谓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代表了汉初相关工艺的最高水平。还有大禾人面纹铜方鼎,现存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饰的方鼎,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铜制作者已具备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此外,独幽琴作为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曾为多位名人所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双层九子漆奁作为最早的保存完好的梳妆盒之一,展示了汉代的生活风貌和工艺水平。

(二)展览体系

湖南博物院的展览体系丰富多样,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特展相结合,全面展示湖南历史文化。“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和 “湖南人 —— 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两个基本展览,以丰富的文物和生动的展示方式,向观众全面展现了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专题陈列如 “激逸响于湘江兮 —— 潇湘古琴文化展”,通过精选馆藏的 28 张古琴,以湖南地方古琴相关的人和事等为主线,发掘湖湘文化中的古琴情结以及古琴对湖湘文化的影响。“瓷之画 —— 从长沙窑到醴陵窑” 展览,遴选来自唐代到清末民初的各类绘画瓷器 160 余件,呈现出中国绘画瓷器发展的全貌。临时特展则不断为观众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知识获取途径。

(三)数字赋能

湖南博物院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打造虚拟数字展馆,让文物 “活” 起来。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与湖南博物院合作推出了 “数字汉生活” 项目,以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为基础,打破文物从 “库房” 到 “硬盘” 的局限,通过 “穿汉服、享汉乐、食汉宴、用汉方、写汉字、购汉礼” 六个维度的创意展示,成功把马王堆文化转化为 “可体验、可消费” 的汉代生活方式,给观众与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同时,数字技术还为文物的展示和传播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例如,运用 3D 光雕技术和数十台 4K 超清设备,在投影面积达 1300 平方米的空间中展现敦煌石窟的艺术魅力,这种数字赋能的方式为湖南博物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六、文化内涵

(一)历史底蕴深厚

湖南博物院成立于 1951 年,秉承挖掘历史底蕴、传承中华文化的宗旨。馆内陈列的文物数量众多,包含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旧石器时代的玉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楚墓木器、唐代的陶俑等,展现了湖南辽阔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据统计,湖南省博物馆有馆藏文物 18 万余件,这些文物犹如时光的见证者,诉说着湖南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故事。

(二)精美陈列展览

湖南博物院通过高科技手段与互动展览相结合,生动地展示了湖南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拥有八个展馆,总面积达到 6 万多平方米,展览规模庞大。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如孟阳文化展、楚墓木器展和吴双木盘等,通过布置考究、陈列精美的展品,生动地再现了古代湖南的繁荣和智慧。例如,在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场景还原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汉代的生活场景。同时,互动展览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学术研究与教育普及

湖南博物院不仅是一座展示文物的场所,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普及基地。馆内设有古文献研究所、民俗所和考古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和文化活动。比如,“湘博讲坛”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公众带来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化知识。此外,博物馆还与学校合作,开展馆校共建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湖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社会教育与公益活动

湖南博物院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和公益活动,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每年开展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通过与文物亲近,增强了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如文物修复培训、义务讲解员招募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保护事业中来。例如,文物修复培训活动邀请专业的文物修复师为公众讲解文物修复的知识和技巧,让大家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义务讲解员招募活动则吸引了众多热心公益的人士参与,他们为观众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五)文化交流与合作

湖南博物院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推广湖南文化。它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互借馆藏、举办展览、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例如,与甘肃省博物馆联袂策划的 “陇原玫瑰 —— 甘肃彩陶文化展”,通过解读彩陶上的各类纹饰,展示先民审美情趣的变迁、知识观念的进步,诠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种交流与合作为湖南文化的推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湖南省博物馆的国际化进程。

七、游玩注意事项

(一)个人防护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游玩湖南博物院期间,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湖南博物院作为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如 2021 年 10 月 26 日湖南省博物馆发布疫情防控公告,从 10 月 27 日起湖南省博物馆预约限额下调至每天 5000 人,如 14 天内有外省旅居史,请提供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2023 年 1 月 23 日,湖南省博物馆发布公告,暂停人工讲解及教育、讲座活动,对入馆观众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 37.5℃(含) 的观众谢绝入馆参观,进馆后请做好个人预防措施。所以,游客在前往湖南博物院游玩时,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防控公告,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预约信息查验、体温检测、湖南健康码和通信行程卡核验及入馆安检等工作,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二)门票预约

提前预约门票是游玩湖南博物院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游客数量众多,门票更是一票难求。湖南博物院仅提供个人网络实名制预约,观众可提前 7 天(不含当天),登录湖南博物院官网、官方微信服务号、官方支付宝小程序进行分时段预约。每天放票时间为晚上 20 点,观众可提前做好准备,准时抢票。如果没有预约到门票,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现场,因为没有预约是不可以进入的。如果实在没有预约到免费的基本陈列票,可以考虑购买观影票,如购买临展门票、购买《一念・辛追梦》(节假日上演)的门票,只要预约上都可以入馆参观。在预约时,要注意填写准确的预约人信息,避免出现错误导致整单退票。每个预约订单最多预约 5 张票,每个身份证号每天只能预约 1 次,每个账号每天只能预约 5 人。未满 14 周岁 (含 14 周岁) 的未成年人,须由成年人代为预约,并与预约人同步核验入馆。一名成人最多只可携带 2 名 14 周岁以下儿童入馆参观。

(三)文明参观

在湖南博物院参观时,游客要遵守规定,做到文明参观。不大声喧哗,保持博物馆内的安静氛围,以免影响他人的参观体验。不嬉戏打闹,避免对文物和其他游客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在拍照方面,要严格遵守博物馆的规定,请勿摄像及在展馆内使用自拍杆、三脚架、闪光灯拍照。未经官方审核同意,请勿在展馆内使用闪光灯及自拍杆、三脚架、云台等支架类摄影器材。严禁翻越围挡护栏、触摸展品,请自觉爱护展览、服务设施,如造成损坏,须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要珍惜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不要把手或其他东西放在橱窗上留下印记,看到有人这么做请提醒一下。不要在场馆内吃东西,吃东西请去饮水房,旁边有垃圾桶。手机声音请关小或静音,接听电话请去展馆外或角落处。辛追娭毑遗体禁止拍照请遵守。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展馆内禁止吸烟,请勿喧哗、追跑打闹、攀爬躺卧。请保持公共卫生,在展馆内勿随意投掷、丢弃杂物。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勿在展馆内使用轮滑、暴走鞋等类似轮式鞋。遇重大活动请配合馆方临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