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书院

2024-11-12

一、简概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 年),潭州知州朱洞在唐末五代僧侣建屋办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建时,有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咸平二年(999 年),潭州知州李允则重建书院,形成讲学、藏书、祭祀、学田四大基本规制。此后,岳麓书院声名渐起,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召见山长周式,赐 “岳麓书院” 匾额,书院从此名闻天下。

在南宋时期,张栻掌教岳麓书院,确定了 “传道济民” 的办学宗旨,从学者众,书院成为湖湘学派重镇。乾道三年(1167 年),朱熹自武夷山来访,与张栻论 “中庸” 之义,开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会讲之先河。岳麓书院由此形成学宗朱张的传统。

元代,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成为天下书院的榜样。明代,岳麓书院多次扩建,形成现存建筑的基本格局。王阳明访院后,阳明心学也在此传播。

清代岳麓书院被列为省会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道光年间增建湘水校经堂,岳麓书院成为经学重镇。晚清维新思潮兴起,书院课程随之革新,1903 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如今,岳麓书院作为湖南大学下属二级学院,有哲学和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专任教师 80 多人,本、硕、博学生 400 多人,并设有多个科研机构。常年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及各类学术工作坊,承续千年讲学传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见证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变迁,为中国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路线

(一)地理位置

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校园内,地处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周边环境优美,古木参天,流泉星罗棋布。岳麓书院附近有清风峡等自然景观,每到深秋,枫叶流丹,与古老的书院交相辉映。书院北侧有吹香亭,夏季荷花摇曳,荷香满亭,与书院的庄严典雅相得益彰。此外,岳麓书院还靠近爱晚亭、古麓山寺、云麓宫等著名景点,文化氛围浓厚。

(二)交通路线

游客可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到达岳麓书院。

  1. 地铁:从岳麓山南门进入游客可以搭乘地铁 4 号线至湖南大学站下车;从岳麓山东门进入的游客可以搭乘地铁 4 号线至湖南师范大学站下车。

  1. 公交:

    • 湖南大学地铁站停靠车辆:4 号地铁线 2 号出口、大科城 1 号线、大科城 2 号线、大科城 3 号线、立珊专线。

    • 湖南大学站停靠车辆:旅游 1 线、大科城 3 号线、26 路快线、63 路、126 路公交车、152 路、202 路、315 路、318 路、319 路、325 路、356 路、407 路、416 路、417 路、603 路、902 路、913 路。

    • 岳麓书院西门爱晚亭(岳麓书院站)停靠公交路线:洋湖线、橘洲线、省博线。

    • 湖南大学地铁站停靠公交路线:4 号地铁线 4 号出口、大科城 1 号线、大科城 2 号线、大科城 3 号线、立珊专线。

  1. 自驾:岳麓书院没有专门停车场,建议旅客朋友们搭乘公共交通来书院参观。节假日期间,可将车停到附近集贤宾馆停车场、湖南大学大礼堂,再步行至岳麓书院,避免堵塞。

总之,游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前往岳麓书院,感受这座千年学府的独特魅力。

三、独特建筑风格

(一)整体风貌

岳麓书院灰墙青瓦,庄重典雅,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它坐落在岳麓山脚下,三面环山,正面临江,整体依山傍势而建,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体现出 “天人合一” 的建筑特色。选址于此,既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又展现了他们追求隐逸、潜心治学的心境。

岳麓书院处于 “马蹄形” 的地形之中,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大门面对湘江,正如风水口诀中的 “背山面水,后倚来龙” 吉地。周边古木参天,流泉星罗棋布,与书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书院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二)内部布局

岳麓书院从前门到赫曦台,再到大门、二门、讲堂,以及御书楼及教学斋、半学斋、湘水校经堂、先贤祠堂等,内部设置井然有序,高度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卑有序与社会伦理道德。

从前门进入,赫曦台首先映入眼帘,它不仅是一个观景平台,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接着是大门,门额上悬挂着宋真宗御赐的 “岳麓书院” 四字匾额,彰显着书院的历史地位。穿过大门,来到二门,门额上的 “名山坛席” 匾,体现了岳麓书院与南岳衡山的紧密联系,也反映出其在文化领域的崇高地位。

进入讲堂,这里是书院的核心区域,也是教学重地。讲堂的布置庄重肃穆,体现了儒家对教育的重视。在这里,师生们传承着儒家的思想文化,追求着 “忠孝廉节” 的高尚品德。

御书楼是藏书之地,彰显着书院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教学斋、半学斋则为学子们提供了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湘水校经堂和先贤祠堂,分别体现了书院对经学的重视和对先儒的敬仰。

这些内部设置,通过中轴线与院落的排列组合,传递着 “礼乐相成” 的思想。匾额、对联、碑刻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突出了清新、淡雅、自然、含蓄的风格,凸显了书院的斯文气息,更是在传递强烈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

四、深厚文化内涵

(一)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核

  1. 历史影响力:书院发端于唐代的丽正书院,宋代开始繁荣,历经明清两代推广而成为文化史上的奇观。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公共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朝一直延续至晚清,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在教育史、文化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知识的积累、史诗的传播、文化的继承,具有知识更新与创造的使命,作用于社会观念渗透、价值观念形成,与意识形态直接相关。

  1. 精神气质:岳麓书院是现代学校的古典形式,是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精神节点。封建帝国的发展离不开书院的人才输送,儒家学说的发展更离不开书院的学术钻研。书院以培养经世致用、传道济民之材为教育目的,强调从日用伦常的规范礼仪中获得精神自由,通过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 “与天地合其德” 的崇高精神境界。岳麓书院培养出了大量具有道德人格的人才,他们保持灵魂高洁,崇尚真才实学,勇于实事求是,为民族尊严和大众利益流血牺牲,服从真理和良知,抵制外辱与邪恶。

  1. 兼容并蓄氛围:岳麓书院在办学过程中融合了儒、释、道等各家思想,凸显理学精神。办学谨遵儒家经典,在办学目标、教材选用、人才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无不以此为据,承继千百年来从未改变。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习,如《四书》《五经》等,用其与自身的身心相结合,强调 “本心”。

(二)历史地位与精神传统

岳麓书院位于中国长沙的岳麓山,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它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精神传统。

  1. 北宋时期: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筹资创立岳麓书院,设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咸平年间,太守李允扩建书楼、礼殿等建筑,形成讲学、藏书、供祀的基本规制。岳麓书院的创设与发展,使潇湘大地成为人文渊薮,可与孔孟故里相提并论。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周式,赐 “岳麓书院” 匾额,书院声名大噪,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1.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发扬 “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 的办学理念,培养出一批经世之才。朱熹来访岳麓书院,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岳麓书院更是声名远播,在南宋的教育和学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 元明时期:岳麓书院屡有兴废。明中后期,书院以朱张之学为正宗,重新办学,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在此讲学,学术传统得以发展。书院形成了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

  1. 清代时期:在官府的大力扶持下,岳麓书院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朝廷先后颁赐 “学达性天”“道南正脉” 匾额,大批有名望的学者被聘任山长,书院办学规模和体系日趋完备。

  1. 近现代时期:岳麓书院作为湖南大学的前身,自古就有 “求仁履实”“经世致用” 的教育传统。历代岳麓学者将经世致用精神发扬光大,纳于岳麓书院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毛泽东曾两度寓居岳麓书院,深受书院浓厚的经世致用人才培养理念和实事求是之学风的影响。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始终坚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高扬爱国务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

五、鲜明特色亮点


(一)教育特色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有着显著的教育特色。书院以自由讲学辩论、培育杰出人才等为特色,可以说是唐末五代以来中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岳麓书院的教育特色首先体现在自由讲学辩论上。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不同学派的学者在这里自由讲学,相互辩论,开创了不同学派在岳麓书院自由讲学之风。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武夷山专程造访岳麓书院,与书院主教张栻围绕当时学术界最前沿的 “太极、乾坤、中和、仁” 议题展开辩论,史称 “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种自由讲学辩论的传统,不仅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与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岳麓书院以培育杰出人才为目标。从岳麓书院走出了一大批经世致用之才,如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刘坤一、郭嵩焘、杨昌济、程潜等。这些杰出人才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岳麓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传道济民,将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正如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所强调的 “传道济民”,一方面传授孔孟之道或知识学问,另一方面救助、服务百姓,体现了 “知行合一” 的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特征。

(二)文化名片

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更是湖南省旅游胜地和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作为旅游胜地,岳麓书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书院内的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传统的书院建筑,感受千年学府的历史底蕴。

同时,岳麓书院作为文化窗口,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事实。从宋代的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到清代的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岳麓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思想和成就成为了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书院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清明祭祀先贤、端午祭屈原、金秋祭孔子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

总之,岳麓书院以其独特的教育特色和重要的文化地位,成为了湖南省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六、游玩注意事项

(一)门票预约

  1. 散客可通过 “岳麓书院” 微信公众号预约门票,团队可通过岳麓书院官网预约。岳麓书院未授权任何单位或者机构代售代购代销岳麓书院的门票。

  1. 个人参观可提前三天(含当天)登陆 “岳麓书院” 微信公众号预约订购门票,同一订单最多可预约 5 人参观。团体用户登录系统前端预约地址:https://ylsypw.hnu.edu.cn/team/index,首次使用本系统进行团体预约需要进行用户注册,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票务预约,可提前七天(含当天)登陆岳麓书院官方网站预约订购门票。

  1. 特殊情况可在人工窗口购票(请携带相关有效证件)。

  1. 预约支付成功后,可凭身份证或订单内的检票二维码检票。

  1. 游客购买的电子票,请仔细核对,在未取票、未检票的情况下,可在参观日下午 18:00 前申请退票,逾期无法办理退费。已检票,概不退票。

(二)文明参观

1.书院内禁止吸烟。如有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 0731-88823764。

2.岳麓书院饮马池和岳麓书院西门为入口,文庙照壁侧门仅作为出口。请您合理安排参观路线,按书院现场指示有序参观。

3.所有享受优惠票、免票政策的游客朋友,均需网络预约,工作人员将现场查验相关凭证。

4.中国书院博物馆暂不对外开放,历史陈列馆等室内场馆参观采取分段限流参观措施。

5.参观时,请主动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勿聚集和扎堆。室内参观须全程佩戴口罩,室外参观建议佩戴口罩。

6.院内古砖地面非常湿滑,请您注意脚下安全,切勿越过隔离带,谨防滑倒。

总之,游客在参观岳麓书院时,应提前做好门票预约等准备工作,并严格遵守文明参观的各项规定,共同维护这座千年学府的良好环境和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