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攻略

2024-11-12


(一)历史沿革

民国 22 年(1933),雨花区域为长沙市第四区管辖。民国 26 年(1937),长沙市城区与城郊分治,从城区析出 4 个乡为郊区之域。民国 30 年(1941)10 月,改乡为 4 个镇。民国 32 年(1943)12 月,4 个镇改为文艺、金盆、岳麓、会春 4 个区。1949 年 10 月 1 日,置文艺、金盆、岳麓、会春 4 个区公所。1950 年 3 月,置长沙市郊区(县级),辖原文艺、金盆、岳麓、会春 4 个乡。1956 年撤区并乡,分设金盆、雨花两乡,1958 年建立东风人民公社,1959 年划归长沙县,改称雨花亭人民公社。1961 年恢复郊区,又从长沙县划入,1964 年改名为韶山路人民公社。1985 年改为雨花亭乡。1996 年 7 月,撤郊区置雨花区。

(二)名字由来

雨花区因名胜古迹雨花亭而得名。雨花亭在城南七里黄土岭之东,由李公庙、关帝庙和雨花亭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占地约 6000 平方米。庙宇三进,庙门三拱,中门嵌 “雨花亭庙” 四字。庙殿上祀奉李公、观音、龙王。李公庙右侧为关帝庙,庙门前有石象一对。关圣殿之上,雨花亭为三层约 20 米高的六角亭,中层门上镌有 “雨花亭” 三字。此亭居高临下,可俯瞰长沙城全貌。雨花亭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 “雨花” 乃佛教用语,传说此亭起始时也是一座佛寺,得名雨花亭;二是建庙的工匠名叫鲍雨亭,他在佛殿上建了一个很高的亭子,遂取名为雨花亭。雨花亭最早的建造时间无考,但传说最早雨花亭用建南岳大庙所剩材料建造,若传说可信,则约建于唐开元十三年(725)。

二、蓬勃发展的雨花经济

(一)经济实力强劲

雨花区在长沙各区县中经济实力强劲,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从 GDP 数据来看,雨花区远超长沙县,在长沙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2023 年,雨花区 GDP 为 2501.68 亿,同比增长 5.0%。在全省乃至全国百强区中,雨花区也排名靠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 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中,雨花区排在第 10 位。这一成绩得益于雨花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二)产业多元发展

雨花区产业多元发展,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以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为特色产业,以智慧生物医疗(医药)大健康、智慧光学为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长沙比亚迪雨花基地是继深圳全球总部之外,集乘用车、客车、卡车及专用车等产品线最全的全球新能源战略基地和华中总部基地。2023 年雨花区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工业推动力量明显。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产业链按照 “以推广应用为先导、以市场换产业、以本体引集成、以集成促集聚” 的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长步道是国家工业镜头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其自主研发的 1.5 亿像素工业镜头是全球首创,360° 内外壁测量用镜头填补国内空白。

此外,雨花区的建筑业、商贸业、数字经济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园区集聚航天、中轻、中铁、中铝长勘院等 10 余家央企,机器人集聚区的排名进入全国 10 强。

(三)开放合作成果显著

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建设成就斐然。四年来,雨花区块紧紧围绕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战略任务,先后落地七大国家级平台,获评全国 “2021 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2022 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2023 中国外向型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2024 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

制度创新方面,形成 23 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 4 项、全省首创 4 项。如全国首创市场监督领域 “触发式” 综合监管新模式,通过打造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智能监测一体化平台 — 雨花智网,实现全行业覆盖、全流程管理、全天候监测。

对非贸易活力焕发,以不到全市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 400 亿元;实现对非贸易超 105 亿元,年平均增速 150%。打造了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已成为中非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雨花区块成功推进肯尼亚牛油果、贝宁菠萝的湖南口岸首次进口,以及肯尼亚鲜花转口贸易试单;联合中国银行在常设展馆设立全省首个经贸园区外币代兑机构 “湘非易兑”。

区域协作持续深化,积极融入湘琼合作,全力推动省内联动。目前区块企业吻野公司已在海南投资建设 “中非经贸合作(海南)坚果加工国际示范园”,小咖主等企业已入驻湘琼(三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推动市场采购 “1+N” 联营模式,与邵阳邵东、绥宁、洞口,怀化溆浦,永州宁远等地达成战略合作,与湘潭综保区、衡阳西渡经开区形成联动合作,助力更多湘品出海。

三、人口与民生的雨花画卷

(一)人口规模

雨花区作为长沙市的重要辖区,在人口规模方面表现突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末,雨花区常住人口达到 128.9 万人。在长沙市各区县中,雨花区的人口数量也位居前列。从湖南县级人口排名来看,雨花区在长沙市的区县中排名较为靠前,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为各类产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幸福民生

雨花区在民生事业方面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荣誉。在妇幼健康工作方面,雨花区卫健系统表现出色。在 2023 年 5 月 10 日召开的长沙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雨花区卫生健康局荣获 2022 年 “长沙市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长沙市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双荣誉称号,雨花区妇幼保健所荣获 “2022 年长沙市危重孕产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2022 年,全区健康民生经费 886.54 万元、占财政预算 39.92%,构建了 “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社会参与” 的工作格局。完成了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35 - 64 岁适龄妇女 “两癌” 免费检查等重点民生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超 100%。此外,雨花区在就业服务方面也成绩斐然。雨花区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促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3 年全区有 23 个社区成功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雨花区荣获 “重点民生实事、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人社领域真抓实干先进地区荣誉。2024 年雨花区将新增创建 24 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让基层就业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 始终保持畅通。雨花区还荣获全国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等荣誉,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雨花区在民生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多彩的雨花旅游风情

(一)自然景区的魅力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是长沙市雨花区一颗璀璨的自然明珠。这里占地面积达 1.1932 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 90%,被誉为 “城市天然氧吧”。园内建有樱花园、木兰园、荫生植物珍稀植物园、竹园等 15 个植物专类园,迁地保育着 5100 多种植物,保存珍稀濒危植物 178 种。

走进樱花园,每年 3 月至 4 月,140 多个品种的樱花竞相绽放,樱花湖和樱花大道成为浪漫的粉色海洋,花期持续近一个月,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荫生植物珍稀植物园则为游客展示了各种奇特的荫生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植物王国。杜鹃园在春季的 4 月和 5 月,球状杜鹃和新优园艺品种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竹园里,郁郁葱葱的竹子挺拔秀丽,为游客带来一片清凉。茶花园、桂花园在不同季节散发着独特的芬芳。此外,植物园还设有游乐场露营营地等休闲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选择。

石燕湖景区作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距离长沙、株洲、湘潭三市 10 至 20 公里,交通便利。景区内环绕着原始次森林,森林覆盖率达 98% 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八万个以上,被誉为 “湖南九寨、人间瑶池”“都市人绿蓝色的梦幻”“长株潭三市绿色中心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天空玻璃廊桥、朱砂岛和万福万寿塔等。

赛龙舟是石燕湖的一大特色项目,在枫林尽染的金秋,游客可以体会与湖波碧浪搏杀的激情。景区内还有动物表演,狼狗、狗熊、狮虎熊猴等野生动物每天有三次精彩的表演。此外,这里还有划龙舟、碧水飞索、跑马、攀岩、烧烤、真人 CS 镭战、野战、垂钓、农家乐美食、生态潜水、青少年生存训练等数十个独具特色的休闲娱乐项目。景区已建成的石燕湖山庄和三星级标准的融景宾馆,集会务、住宿、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可同时接待 2000 人会议和就餐,还可在公园的农家餐厅享用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

(二)文化场馆的韵味

雨花非遗馆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地。这里汇聚了 349 个非遗项目,200 余名非遗传承人,是国内聚集非遗项目数量最多、非遗传承人最集中的场馆。

9 月 19 日,雨花区 “我们的节日 —— 中秋” 主题活动之 “情‘谜’中秋,入‘湘’随俗” 活动在湖南雨花非遗馆举行。活动由 “民俗集市” 和 “非遗演绎” 为主要内容,包括趣味的长沙灯谜、手工 DIY 月饼、好玩的捏面人、写女书、滩头年画、活字印刷等非遗体验项目,中厅舞台还上演苗歌、相声等传统好戏。建馆以来,湖南雨花非遗馆作为非遗传播交流的窗口,积极让非遗走出去,举办 “长沙市百村千场文化进万家”“非遗周末剧场演出” 等惠民演出,精心策划 “端午、元旦、七夕” 等品牌节日活动,让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11 月 28 日,湖南日报小记者走进雨花非遗馆,亲近非遗,了解非遗,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小记者们在雨花非遗馆参观了剪字等非遗项目,体验了捏面人、活字印刷术和江永女书,感受非遗文化深厚魅力。这里还特别为小记者们安排了刺绣体验环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

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基于私人收藏建立,珍藏了质量上乘的古代绘画、造像等艺术珍品。曾与湖南博物院合作推出《齐家》《众流归海》《无限佳丽》等展览。4 月 22 日上午,雨花区第十五届 “书香雨花” 读书节启动式暨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举行。活动以 “大观世界 ‘悦’读生活” 为主题,推出一系列 “书香文旅” 线路,吸引读者走进一个馆、阅读一本书、爱上一座城。馆长郭家誉介绍了珍藏书品《齐家 —— 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和艺术殿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向线上线下观众发出热情邀请。长沙金牌导游许丁带领观众徜徉 “圭塘河岸沐书香” 和 “绿心之芯探自然” 两条雨花书香文旅线路。湖南省博物院、中南大学建筑艺术学院等高校、职业学校与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共建揭牌,大观仓艺术博物馆正式宣布开馆,为雨花区乃至长沙市增加了一处品位高雅、底蕴深厚的文化艺术空间。

(三)生态景观的诗意

圭塘河生态景观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中游,北起香樟路,南至湘府中路,总长 3200 米,沿河展幅约 200 米,总占地面积 1959 亩。被称为 “城市绿肺”“天然氧吧”,被列为长沙市政府重点工程。

生态示范区营造美妙舒缓、自然宁静的生态环境,舒缓的水湾、湿地植物群落、大草坡、百花林、长桥草甸园、河湾体验区,隔绝城市的喧嚣,让游客沉醉于甜美的河岸美景,零距离与河水、湿地相融。运动休闲区是公园核心区,分为专业类场馆区、儿童区、观岛赏景平台、公园中心服务区,是市民运动休闲最佳去处。文化艺术区定位为休憩型活动区,自然分布艺术花园、河流记忆公园、多彩森林区等,河道自然舒展,与艺术桥、湿地、绿地相互呼应,形成色彩丰富、细腻、生动的风情艺术区。城市河流体验区设计包括滨河防洪景观带、奎(圭)塘台地园、水韵体验区、活动表演场、各类特色种植区等。

圭塘河上有几十座桥,源头处那座不足 10 米长的小桥便是第一座。圭塘河穿过菜地、林荫,穿过比亚迪厂区,又穿过时代阳光大道后折而向西,绕过湖南省植物园。与万家丽高架大致平行的十里河滩,风光旖旎。樱花湖、羽燕湖、鸳鸯湖、溪悦荟恰似圭塘河这条珍珠项链上最璀璨的几颗宝石。花草为她点缀,雾气如她的轻纱,潺潺水声是她欢快的歌唱。河畔湿地是市民的乐园,人们在河边支起帐篷休闲,推着童车遛娃,迎着阳光跑步,举起钓竿寻趣,不时传来阵阵欢笑。适合夏日傍晚去逛逛,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